“一会一坊一沙龙”系列活动第59期

来源:青师系列活动 2022/04/13

活动简介

时间:2022年4月13日17:30——19:30

地点:腾讯会议201963303

第59期“一会一坊一沙龙”活动主题为读书分享会,拓展内容包括时事热点新闻评论(朗读者、新闻1+1),主要分为18级、19级、20级、21级员工分享和特邀嘉宾分享两个环节。第一个环节员工按2-4人组成小组,选出代表依次进行分享,分享后点评人点评。第二个环节由特邀嘉宾分享博比特的《课程》读书心得,分享后师生共研。

一、员工分享环节

4411A


21级郭叁奇、李舒媛、王泽颖、滕明悦小组分享的是《朗读者》中关于等待的感触。首先,播放了一段《朗读者》视频片段,告诉我们,选择等待,所以看到了希望。林清玄说:“人生有许多事是值得等待的。有时是一首歌,有时候是一场电影。有时是一树的樱花,有时是一段旅程。有时是用一生等待一个人。等待我们的,有是刻骨铭心的相逢,有时是心花碎裂的别离。“人生无时无刻,都在等待。

72340


20级刘新宇、王悦小组分享了玻璃大王曹德旺的故事。首先,介绍了曹德旺的“为中国人做一片玻璃”的故事,又提炼出“穷得清、富得明”“小成靠智、大成靠德”的道理。

4F325


20级曾文慧、罗若涵小组分享了《朗读者》中张定宇的事迹,他为抗击新冠疫情做出了重大贡献,他与他妻子的故事也让我们感触颇深。

94E41


19级杨影、李坤霞小组分享的是“北京协和医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331逆袭390”的教育热点问题。该问题引发了我们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思考。

4D7B8


19级于永杰、刘昊、苗航小组的分享的是一节20万人刷屏的选修课。分享由三个问题展开:一是选上一门由12位院士同上的本科通识选修课程,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?二是12位院士为本科生上通识课是否大材小用?三是这堂课为什么能火?凭借的是12位院士吗?

二、特邀嘉宾分享环节

6399E


第二环节,由特邀嘉宾老师分享博比特《课程》的读书心得。特邀嘉宾从博比特的师承关系、生平事迹出发,点出了博比特课程理念的渊源和发展变化,并结合在线讲座学习心得梳理出博比特在“教学”概念外又提出“课程”概念的价值。从整体上看,博比特关于课程的思考内容丰富、内涵丰富,但很多只是点到为止、比较散乱。特邀嘉宾分享结束后,李孝更老师与特邀嘉宾交流了读书学习心得,参会员工分享了活动感悟。

623FD


三、活动感悟

教育学1941于永杰:今天听了特邀嘉宾老师的分享印象十分深刻。真实感觉就是上了一节外国教育史!读一本书不仅仅是理解里面的文字,还要结合时代背景,作者的经历,自己的经历以及当下的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,全方位多角度的去对点分析这本书。一本书本身的价值是有限的,但它其中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的价值是无限的。要争做文化的开荒者与理论的开拓者。

教育学1841张野:特邀嘉宾老师的分享不负众望,也让我受益匪浅。老师的分享中,不仅对《课程》一书的理解引人深思,更值得重视的是其中蕴含的读书方法,一法通则万法通。

一是读书的深度。私以为,读书这个东西,死读绝对不行。不能说看你记住多少,背过了只是增加了知识储备,并不是增加了智慧。就如老师的分享,读书所得,重点在于书中内容引发的自己的思索。读书的学问更多在书外。最简单的一个例子,小时候大多都被家长要求学《三字经》,里面有句“古九州,今改制”。古九州,是哪九州?今改制,今是什么时候?为什么改制?读书时应当产生这样的问题,解决这样的问题。

第二点是读书的角度。这点是我在倾听过程中自己的感受。老师的分享中,结合自己的经历对书中内容有了认识。而我从自己的员工时期去印证,又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感知与认同。譬如老师提起的教学之外为什么还要提出课程的概念?课程的重要性?我在听老师提到一线教师缺乏课程的大局观时,就想到了自己读高中的事。印象蛮深刻的,在高中第一堂数学课,数学老师讲了立方和、立方差公式,十字相乘法,韦达定理等大概八九个公式定理。老师说这些是本应该在初中阶段学习的知识,因为高中数学体系是建立在员工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的,等同于是默认员工已经学过这些知识,然而事实是,员工并没有接触学习过,因此,他用一堂课补上员工的不足。这或许就是初高中课程衔接出了问题,也是课程研究努力的方向。

教育学2142李舒媛:今天的读书会里我对学姐分享的新闻1+1里关于考研的案例有所感触。有人凭借自己的努力踏上了更高的阶梯,但总是有人对别人的努力付出选择性失明,成为“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”的存在,我向往案例中的学子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的生活,也从缠绕于他身上莫须有的网络负面消息里给自己敲警钟:即使做不到被人仰望高度,也不能因为仰望别人而恼羞成怒。择其善者而从之才是我面对他良好成就该采取的态度。

教育学2041曾文慧:今天听了大家的分享,感受较为深刻的是12位院士为本科生上通识课。大学,非谓有大楼之谓也,有大师之谓也。院士给本科生上课给我的感觉就像是长者鼓励孩童站起来,学会走路。给他们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,激发他们的创造力,活跃思维,开阔视野,在开始的时候就筑牢学术之基,员工将终生受益。

教育学1941苗航:1918年,美国的课程理论专家博比特出版了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《课程》,这也标志着课程已经从教育理论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。特邀嘉宾老师今天为我们分享了自己在读这本书时的所想所得,首先是读书的角度方面,在读书是要在不同的几个角度进行理解才会有更广阔的收获,然后是读书的深度,不能只读表面的浅显方面,而是要发掘书本中更深层次的内容。

教育学1941刘昊:第二次分享我感觉特邀嘉宾老师真的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,在他的思维世界里没有什么是无聊的,他可以将知识串联起来,跟他学习一定很快乐。在他分享的课程一本书中回顾了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,了解了博比特、泰勒、杜威之间的联系,这些知识感觉内容都讲过,但是这种串联形式还是第一次,非常喜欢。